Loading...

日文口譯(隨行翻譯)(Japanese interpretation)服務

一祥翻譯社提供日文口譯(隨行翻譯)(Japanese interpretation)服務

如何選擇文口譯?    

翻譯業是個進入門檻低(任何人只要申請一支電話線,有Email帳號,當地縣
政府註冊就可開業了,因此日文口譯品質良莠不齊可想而知),但要顧好品質不容易的行業。對於一位新的客戶,客戶常常三五家比價,最後找一家成交,若探究其成交價,往往是採取最低價成交。網路發達,更促成比價容易,因此,文口譯好的 日文口譯,只好跟著削價。常此以往,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反正客戶只在乎低價,品質何用?大家都知道,公家機關,公共品質的低落,就是因為 『三家比價,最低價成交』。

翻譯產品,大概是所有您購買的產品中,最容易比較品質的產品。因此,可別只『比較價格』,而忽略了『文口譯比較品質』。試想,您去吃一碗滷肉飯,您有可能知道『用料品質』嗎?當然不可能(因為裡面有數十種原物料,要化驗其品質,何其複雜)。可是,以公司購買翻譯產品來說,因為現代人教育水準提高,懂英文的人大有人在。因此,要探究翻譯品質,一點都不困難。

以中翻英來說,會需要翻譯者具備兩種能力: 1)英文口譯文翻譯能力 2)相關專業領域(電子、化工、機械、生技、半導體..) 兩部份。因此,光懂英文、沒有豐富翻譯經驗、或是沒有相關專業背景的譯者,翻譯後的英文,往往有著不少錯誤。因此,公司可以找英文系的人員,檢驗翻譯公司的翻譯者的英文翻譯能力,同時找工程相關人員,檢驗翻譯公司的翻譯者的專業能力(一些專業關鍵字有否翻對)。

一祥創立10多年來中翻英,文口譯一律由擅長中翻英的專業譯者負責(曾在英美語系國家居住、求學、或英文系所畢業擅長中翻英且有實際翻譯經驗)。所以可以取得高品質、不會產生問題的英文翻譯作品。

採取 『三家比價,最低價成交』的邏輯來尋找翻譯供應商,其實,是犯了一個基本的假設錯誤,假設所有翻譯供應商提供的翻譯品質是在同一水平,因此當然最低價成交,但事實當然不是如此。如前所言,各家翻譯公司,文口譯翻譯品質良莠不齊,beyond your imagination.


黑心翻譯作品隨處可見,選擇日文口譯實在需要下一番功夫。

在北部某知名大學旁邊,有家黑心翻譯商,曾經有南部某科技大學的學生,找其翻譯論文,該論文為化工背景的論文。該黑心翻譯商很會做網路行銷,因此生意非常好,但問題來了,生意上門,沒有足夠的專業翻譯人員的這家黑心翻譯商,為了賺錢,還是硬著頭皮找非化工背景的翻譯人員翻譯,文口譯結果當然被學生退貨(因為學生背後的指導教授,留美工程博士當然不認同該黑心翻譯商的翻譯品質)。後來該學生輾轉找一祥翻譯社翻譯,我們才知道這事情。但問題是該黑心翻譯商死不承認翻譯不專業,你奈何得了他嗎?而且,該黑心翻譯商在網路上的廣告,也都昧著良心自稱是『台灣最專業的翻譯公司之一』。Can you trust them? 其實,這也是人性,文口譯沒有一家黑心商,會在告訴客戶『我是黑心商』,對吧?

有一家日本非常有名的燃煤電廠建造商(coal-firing power plant constructor),在台灣南部替台電公司建造燃煤發電廠,造價數百億至千億台幣。建造完畢,燃煤電廠建造商請其經理級的工程人員替台電進行教育訓練,而該公司經理人員都有相當好的英文能力(這也是該家公司能國際化的最大原因)。文口譯該公司經理人員著手撰寫非常好的英文教育訓練教材以訓練台電人員(台電為其客戶),但問題來了,台電要求其亦須提供中文翻譯本,而剛好該日本公司雇用了數名台灣籍的具有英文背景的英文系人員作為台灣辦公室的行政人員,於是,理所當然的,該日本公司便將英文教育訓練講義請這些英文系畢業的行政人員做翻譯,結果翻出來的中文翻譯本,只能用『慘不忍睹』形容。(Swear to God, I am telling you the truth.)。不過話說回來,也是台電未要求其翻譯品質造成的。文口譯眾所周知,日本人對品質是有夠龜毛的,日本人尚且犯了這樣的錯誤,更何況一般台灣廠商?英文系背景者翻譯工程文件,缺乏專業知識,是造成翻譯作品『慘不忍睹』的原因。這也告訴我們一件事,不是懂英文就能做翻譯。術業有專攻,必須懂英文加上專業知識才能做翻譯。



日文口譯的翻譯工作,是一項極為複雜的腦力過程。

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專業知識文口譯,對於沒有類似專業修習的人來說,有些知識過於複雜難懂,一般沒學過這些專業知識的人,理解起來都會有問題,更別說去用自己的話來闡述出來。翻譯也是如此。

坊間很多日文口譯,多吹噓其具有數百甚至數千名翻譯者,內行的人都知道,這牛皮可吹大了。重視品質的客戶一定要跳下去驗證翻譯品質。Seeing is believing. 不要相信日文口譯的行銷術語。翻譯是個很小的市場,有的個人,終其一生,未請人翻譯過。因此日文口譯很難養的起數千名翻譯者文口譯

 


日文口譯要擁有好的科技翻譯人才不易

而尋覓一個合格的科技翻譯人材一向絕非易事,而學者們紛紛坦言,目前的外語翻譯人材培養模式有待更新,外語專業大學生畢業後,要再過四五年才能勉強當上翻譯,文口譯相當於"上一次大學",而很多人並不甘於寂寞,有關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有上百家翻譯企業,這些翻譯公司的業務中70%是科技翻譯,有上千人在專門從事科技翻譯工作文口譯。由於翻譯人才缺口很大,這些翻譯公司每年要從高校畢業生裏招幕五六百名翻譯人才,但專業的科技翻譯人才還是很難找。

有學者認為,目前企業從大學生裏招不到科技翻譯人才,主要是一個外語專業的畢業生,如果畢業後沒有4-5年的歷練,是很難成為專業翻譯人才的。他解釋說,這和目前大學的培養模式有關,大學裏外語專業只是培養了學生初步的外語知識,交給學生外語單詞、語法和翻譯理論,但他們和 日文口譯需求的人才則差的很遠。


日文口譯成功經營的必要條件

根據統計顯示,台灣的註冊日文口譯與翻譯文口譯公司有近300家,翻譯從業人員至少達50萬,但專業日文口譯人員只有約6萬人,翻譯語言主要是英文翻譯與日文翻譯人員,而主要的服務則是論文翻譯與公證翻譯等,而且往往集中在翻譯公司與 日文口譯在台北、台中、高雄等經濟發達的城市或者政府部門。從規模上看,台灣已成為"翻譯大國"。預計台灣翻譯市場總額將達100億元。

品質是日文口譯生存的根本,是與客戶保持長期合作的保障,是公司健康、穩定、快速發展的支柱,"品質第一"是公司經營的核心思想。國內的翻譯市場隨著社會的變遷而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 日文口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文口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資料,截止目前為止,台灣的翻譯市場份額以經超過了一百億元。原來傳統的依託大學語言院校的翻譯機構已經日益被專業分工的 日文口譯所取代,而外資公司入駐台灣也對翻譯品質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文口譯的競爭加劇

近幾年,台灣在日文口譯與翻譯公司在翻譯市場的價格不升反降(尤其是主流語系如英文翻譯、日文翻譯等)。文口譯日文口譯這種價格戰的直接後果只是使翻譯的品質進一步降低。無怪乎消費者的抱怨之聲不絕於耳,從各方面來看,治理翻譯公司與 日文口譯的混亂狀況已經成了業內和業外的一致共識。日文口譯的出現,網羅和"培養"了一批新的翻譯人員。這些 日文口譯內部一般很少或幾乎沒有直接從事翻譯的人員,他們的翻譯人員一般都是從社會上招聘來的,而且,文口譯其工作方式一般都是兼職的。這些 日文口譯翻譯從業人員來源龐雜,除了程度或高或低地掌握了一些外語之外,一般在從事翻譯之前,較少經過系統的翻譯專業培訓。他們大量進入翻譯行業後,好處是使翻譯界從業人員的專業背景進一步拓寬了, 日文口譯改變了原先主要由外語專業畢業生和專業技術人員經培訓後從業的狀況,使翻譯服務的社會化和市場化轉向具備了更好的基礎。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很明顯的,文口譯原先就比較混亂的翻譯業界進一步失序,翻譯市場也因低品質服務和惡性競爭而進一步失去市場購買者的信賴和市場秩序,出現了大量的問題。


日文口譯資訊 - 許多翻譯不能"翻"只能查

有些翻譯不能"翻"只能"查",做譯審多年,這是我批評同事時用得最多的,也是同事們最不喜歡聽到的一句文口譯話,要說有些專業的東西翻不了去查查字典也還罷了,偏偏是能翻的,卻不准翻,一定要查,這不是自己作賤自己嗎?如果翻譯只是拿一些除了自己什麼人都看不懂的東西去糊弄那些除了中文什麼文都看不懂的人的話,當然可以恣意任性、文口譯自"譯"其是,但若真把翻譯當作一門嚴謹的科學,就必須遵守翻譯的基本準則,不可自以為是亂翻一氣。哪些翻譯不能"翻"只能查呢?

一、 專有名詞:既然是"專有"的,便必須專名專用,一一對應。我們在翻譯中常遇到的專有名詞有:
1、 單位名稱
譯例1:國家知識產權局
錯譯: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Bureau
正譯: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 簡稱:SIPO)
把"局"譯成Bureau,這就是最典型的按"字"直"翻"的例子,殊不知,國家知識產權局早有通行於世界的官方定譯,文口譯如果按照錯譯推出去,外國人還以為是一個什麼新設的機構呢!理論上講,所有的單位名稱都應該專名專譯,這樣才不致產生混亂,但實際上,由於我國國際化程度仍處於基礎階段,擁有約定俗成的英文定譯的單位還是少數。這些單位包括:
(1) 行政院和中央各部委及直屬機構,由於對外交往的需要,早就形成了一套名稱體系。
(2) 在內政部註冊的各社團機構,好像大多數社團機構的組織章程中都包括有"英文名稱"一條,文口譯這就迫使其從成立那日起便產生了一個英文定譯。
(3) 大多數學術科研機構,也許是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和對外交流較多的原因吧。
(4) 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隨著台灣與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公司意識到把自己用英文包裝起來向全世界推銷的重要性,其中包括起一個好聽的固定的英文名。
(5) 其他涉外的或國際化意識較強的單位文口譯

毋庸置疑,如在翻譯時涉及到這些有固定英文名的單位,必須老老實實地去查出這個英文名,一字不漏一詞不改地copy過來,而不可自作主張,給它翻譯一下,如:
原文:台灣雙鴿華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正譯:Taiwan Double-dove VITALCARE Medical Device Co.,Ltd.
誤譯:Taiwan Double-dove Huakai Medical Device Co.,Ltd.

2、 地名:台灣的地名譯名體系由於一直存在著是全拉丁化(即將整個地名全部用中文拼音來表達)還是採用英譯名(即專名部分用拼音,通名部分用英譯)的爭論,所以文口譯難以避免地一直混亂下來,所以至今,各地能看到英文路標極少,即使有也是錯誤百出,因為是偷偷摸摸的,沒有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面對這種情勢,我們搞翻譯的想統一也難,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作為一個富有敬業精神的翻譯,我認為在翻譯一個地名前,最好還是到GOOGLE中查查文口譯,有沒有官方定譯,如沒有,再看看有沒有最普遍的譯法,儘量採用多數人使用的譯法。

3.人名:人名的翻譯相對簡單些,我們對國人的譯名現在通行的方法是採用中文拼音,只要他本人沒有自備英文名,或者就是有英文名(像時下很多白領)但其英文名在國外流傳不廣的,都不妨用拼音,但對於在國外英文名流傳甚廣的,像歷史名人、港台人物等,還是要查,否則可能無法對號入座文口譯,對我們周邊國家採用漢字作為姓名的,如日本、韓國、越南等的人名,更是非查不可,否則一定會驢唇不對馬嘴,如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英譯是: Junichiro Koizumi,金正日,英譯是Kim Jong Il。

二、 除了專有名詞外,有些外來詞或外來句也是不能亂翻的,一定要按"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原則溯源到其英文文口譯原文,隨著台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際科技、法規、標準、貿易方面的資訊譯成中文在國內傳播,這些資訊有些以詞的形式,有的以句子的形式,有些乾脆就整篇整篇地在國內廣泛引用。碰到這種情況,如果能查到原文卻不去查,一則吃力不討好,二則翻譯不到位。

比如,筆者所在翻譯公司曾接到一個翻譯國家標準的業務文口譯,裏面有這樣一段:"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合會。制定國際標準工作通常由ISO的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委員會確定的專案感興趣,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的工作。與ISO保持聯繫的各國際組織(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

翻譯人員拿來後二話不說動手就翻,但其實這段話直接就是ISO檔中的原話,被人譯成了中文放在這裏而已,原文是:
IS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 a worldwide feder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bodies (ISO member bodies). The work of prepar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s normally carried out through ISO technical committees. Each member body interested in a subject for which a technical committee has been established has the right to be represented on that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in liaison with ISO, also take part in the work.

如果說過去由於我們閉關鎖國,有"台灣特色"的東西很多,文口譯譯者只能站在主觀立場"自由翻譯",但是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與國際接軌的程度越來越高,我們平時遇到的文字其實基本上都可在國外找到其"原身"或影子,有好多有關品質、技術方面的東西甚至可以說完全是國外資料的翻版文口譯,此時,要想拿出好翻譯,查找"原身"才是根本。

筆者曾在翻譯一個企業的品質手冊時碰到這二個詞:巡檢、首檢;這兩個詞都是新詞,詞典中查不到,如果按字面直譯成patrol inspection和first inspection 就偏離了其原義,巡檢的英文原身是:In-process check, IPC,首檢的原身是:First Piece Inspection , FPI 或 first article verification, 簡稱:FAV,

當然要到英語中查到中文新詞的原身或對應詞絕非易事,有時候可謂嘔心瀝血!"查譯"的傳統工具是各種詞典,但文口譯詞典尤其是漢英詞典的編撰遠遠落後於翻譯的需求,許多新詞是查不到的。筆者首選的"查譯"輔助工具是Google,只要方法得當,不怕麻煩,幾乎沒有"查"不出的。比如,前而提到的"首檢"就是筆者煞費苦心在互聯網上查出的,因為所有的詞典都沒有收錄。有了網路,使得"查"譯變得切實可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Google的全文搜索技術,讓中英文"原形畢露"。